脊柱的生理彎曲形成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91
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,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、盆腔對臟器的容量。嬰兒出生時,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,當生後3個月,嬰兒抬頭向前看時,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。在生後的18個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柱的生理彎曲形成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74
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,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、盆腔對臟器的容量。嬰兒出生時,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,當生後3個月,嬰兒抬頭向前看時,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。在生後的18個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椎結構,精巧無比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85
人體的脊椎,由七節頸椎骨、12節胸骨、5節腰椎骨和一個掌形的薦骨與尾骨聯合組成,上接頭骨,下接連盤骨,上段與兩側肩胛骨相連,中段與兩旁的肋骨相接,肩胛骨又連接上肢骨,盤骨更與下肢骨相合,故脊椎骨是人體骨骼的中心,對上下左右均有銜接組合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頸部的脊柱是怎樣構成的脊柱是人體的中軸,它是由7塊頸椎、12塊胸椎、5塊腰椎、5塊骶椎及4塊尾椎組成的,共33塊;脊椎骨由椎間盤、關節和韌帶緊密連接而成。它的作用是保護脊髓和其神經根,支持體重,傳遞重力,參與胸腔、腹腔和盆腔的構成,同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柱的構造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77
脊柱是人體結構的基礎,由7塊頸椎、12塊胸椎、5塊腰椎組成。腰椎下方有骶骨和尾骨各一塊。骨內的紅骨髓終生保持著造血機能。脊柱內自上而下有一條管道,容納著脊髓。椎管的內外含有豐富的靜脈叢,與腦、前胸、腹、盆腔臟器的靜脈叢直接間相互交通。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柱的結構特點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67
成人的脊柱由24個獨立的椎骨、一個骶骨及一個尾骨組成。脊柱起著“承上啟下”的作用,它既是頭的支持者,又是人體軀幹的中軸。根據24個獨立椎骨的不同部位,分為7個頸椎、12個胸椎、5個腰椎。骶骨由5個骶椎互相融合而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柱的構造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63
可以旋轉的頸椎
頸椎由7個椎體組成,其中最上面的第1和第2頸椎與下面的頸椎明顯不同,第一頸椎大而平,使其可以支撐頭部。由於它像油炸圈餅一樣中央有一個大窟窿,所以也叫它寰椎。第2頸椎為使第1頸椎能夠向前後靈活運動而起到軸承的作用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柱的生理彎曲及功能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69
成人整個脊柱從前後看是正直的、對稱的,個別人有輕度的向右側彎,這可能是由於主動脈
的位置或右手活動較多所致。從側面看呈“S”型,有4個生理彎曲,頸曲向前凸,胸曲向後凸,腰曲向前凸,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柱的運動功能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69
脊柱有前屈、後伸、左右側屈及左右旋轉的三維空間運動功能。在脊柱運動時,椎間盤的髓核成為槓桿作用的支點。由於生理彎曲存在,胸椎椎間盤髓核在中央,而頸及腰椎髓核偏後,其髓核前方的纖維環比後側強而厚,前縱韌帶亦較後縱韌帶強而有力。當仰頭、伸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脊柱的保護功能[2010-01-21] 點閱次數:464
脊柱韌帶的張力與椎間盤內壓力保持脊柱的內在平衡;各組肌肉保持其外在的平衡。若內在平衡失調(如某一組韌帶斷裂或椎間盤破裂),軀乾和脊柱各組肌力堅強,尚可保持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。當外在的某組肌肉的肌力減退,則出現局部(腰或上背)疼痛。反之...
觀看全文 | 分類瀏覽
« 上一頁 1 | 2 下一頁 » |
記錄 1 到 10 共 13 |